三隻影片聊《樂團來訪》怎麼勾住我

Cheno Chen
2 min readJun 12, 2018

--

本季除了《海綿寶寶》外,另一齣從宣傳初期就抓住我的目光的戲就是《樂團來訪》,她沒有特別大咖的卡司,沒有正在火紅上的創作團隊,也沒有知名的IP支撐,但她的行銷卻穩穩貼合著作品核心並且質量穩定。

從最前期的影片,只露出標準字和前導口碑,配樂取樂團暖場的聲響(其實是來自其中一首曲目),由於埃及風格的音樂十分濃烈,才正引起我好奇心就結束,十足讓人心癢。

進入到第二階段電視廣告宣傳,他們進棚拍了一隻包含演員與佈景的宣傳片,十分內斂的特效、真實流露情感,加上不張狂的後製效果,並以媒體評論「你上一次被音樂劇傳送到他鄉是何時?」為主文案。

這支影片質感十分之好,也將女主角的婀娜多姿完完全全的展現,即便可能還叫不出她的名字卻已經記得這個角色的艷麗與勾人眼神。

第三階段進入音樂與曲目,錄音室畫面同步曝光演員的演出與創作者對於作品的概念與提問。這裡你已經可以聽到被選作行銷歌曲的重要副歌段落,洗腦也就從這裡開始(如果走出劇場記不得歌有時候真的不是作品問題)

訪談中創作者自信地表示「要怎麼寫一首歌把觀眾帶到甚麼事都沒發生的故事中?我本來以為會很難,但其實很快就找到了其中的幽默感,來自以色列的聲響要怎麼寫的有趣諷刺?」

一路看到第三支影片,怎麼可能不讓人千方百計也想進劇場一探究竟呢?反過來看一下國內的宣傳素材,都還有很多進步空間,怎麼讓別人理解好看,可絕對不是用很粗製濫造的宣傳品印著「好好看」就會讓人買單的。

儘管《樂團來訪》在票房上並沒有導致多麼引爆的話題,但從看到主視覺到看完戲,延綿連貫的體驗和好感,讓這齣戲的包裝十分有說服力與一致性!也稱對得起得獎的作品。

#主視覺也是美到亂七八糟一個不行
#而且去比對原版電影海報就會發現百老匯行銷恐怖的精準商業取向

~~若喜歡這篇文章,請按下方掌聲鼓勵~~

--

--

Cheno Chen
Cheno Chen

Written by Cheno Chen

開心的時候唱歌、生氣的時候唱歌、難過的時候也唱歌

No responses yet